【知网】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探讨怎样更好地走近观众,嘉宾分享实践经验 —

讯(记者滕朝)近日,华语好地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焦点对话“纪录电影怎样更好地走近观众”在珠海举办。纪录嘉宾经验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电影实践经验和深度思考,探索新形势下,探讨纪录电影如何紧抓时代机遇,样更赢得口碑与市场。走近知网


嘉宾合影。


北京超维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勇认为,分享纪录电影的实践历史文献价值是其最大魅力,它记录了真实发生的华语好地历史,让我们能回望过去,纪录嘉宾经验看到时代变迁过程中的电影种种印记,应深挖纪录电影拍摄素材的探讨庆余年价值和作用。


山东火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井建民说,样更纪录电影可以打破线性叙事的走近限制,运用更具创造性的结构设计,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流露让观众找到联结,产生共鸣。


“要讲出人人眼前皆无,鸣潮但人人心中皆有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杨乘虎认为,纪录电影要能观照现实,走进观众内心,展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带观众足不出户地去感知现实的生活和世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阅评组副组长、著名纪录片导演陈真认为,要想让纪录电影拿掉“小众”的标签,要抓住大世界,聚焦国际国内大势;要让人大吃一惊,挖掘鲜为人知故事,要让观众看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世界,打造奇观影像视界。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刘汉文希望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促进纪录片创作与高校影视教育结合,夯实纪录片长远发展基础。


北京首都华融影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锐结合首都电影院近年来在纪录电影领域的实践经验,表示分线发行政策让纪录电影资源使用更集中、场次安排更精准,观众更垂直,分线发行为纪录影片开辟了新通道。


“要抱着真诚的态度对待拍摄内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北京发现纪实传媒制片人、导演鲍永红认为,纪录电影创作者要尊重常识和基本逻辑,不给拍摄对象和素材预设一种自以为是的立场和主题表达。


“让好电影遇到对的观众。”大象伙伴影业副总裁乌兰吐雅认为,商业电影的宣发模式并不适配于纪录电影,应该用众筹点映的方式深度连接观众、主创和影院,精准定位到目标观众,选择不同的宣发渠道,让纪录电影更有效地触达观众。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陈荻雁